1.尺寸
用特定單位表示長度值的數字。
(1)基本尺寸。設計給定的尺寸。
(2)實際尺寸。通過測量所得的尺寸。由于存在測量誤差,所以實際尺寸并非尺寸的真值。
(3)極限尺寸。允許尺寸變化的兩個界限值,它以基本尺寸為基數來確定。兩個界限值中較大的一個稱為最大極限尺寸;較小的一個稱為最小極限尺寸。
(4)作用尺寸?祝ㄝS)的在配合面的全長上,與實際孔(軸)內(外)接的最大理想軸(孔)尺寸,稱為孔(軸)的作用尺寸。
2.誤差
(1)尺寸公差。允許尺寸的變動量。
(2)標準公差。在《公差與配合》國家標準公差數值表中所列的、用以確定公差帶大小的任一公差。
(3)基本偏差。用以確定公差帶相對于零線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,一般為靠近零線的那個偏差。
(4)系統誤差。相同條件下多次測量同一量時,誤差的大小和正、負保持不變,或隨條件變化而按某種確定的規律變化的誤差。
(5)隨機誤差(亦稱偶然誤差)。相同條件下多次測量同一量時,誤差變化無明顯規律、當測量次數無限增大時誤差呈正態分布的誤差。
(6)粗大誤差。主要由操作者主觀原因造成的,或外界環境突變時導致的誤差。
(7)示值誤差。指測量器具上的示值與被測量真值的代數差。一般來說,示值誤差越小,測量器具的精度越高。
3.檢測相關術語
(1)不確定度。由于測量誤差的存在而使測量結果不能確定的程度,即表征測量結果分散性的極限。一般以測量“標準偏差”σ 表征。其置信區間(測量誤差極限)取±2σ 或±3σ,其概率分別為 95.45%和 99.73%。
(2)最大實體狀態(簡稱 MMC)?谆蜉S具有允許的材料量最多時的狀態。
(3)最小實體狀態(簡稱 LMC)?谆蜉S具有允許的材料量最少時的狀態。
(3)修正值。為了消除或減少系統誤差,用代數法加到未修正測量結果上的數值。其大小與示值誤差的絕對值相等,符號相反。
(4)分辨率。指測量器具所能顯示的最末一位數所代表的量值。
(5)靈敏度。指測量器具對測量變化的響應變化能力。
(6)示值范圍。指測量器具所能顯示(或指示)的被測量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圍。
(7)測量范圍。指測量器具所能測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圍。有些計量器具的測量范圍和示值范圍是相同的。
(8)被測量。指測量對象,包括被測零件的長度、角度、幾何形狀、相互位置以及表面粗糙度等幾何量。
(9)測量。一般指確定被測對象的量值而進行的實驗過程。即將一個被測量與一個作為測量單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,確定測量對象是標準單位量的若干倍或幾分之幾。
(10)測量重復性。指在相同的測量條件下,對同一被測“量”進行多次測量時,各測量結果之間的一致性。通常以測量重復性的極限值(正負偏差)來表示。
(11)檢驗與測量的區別。“檢驗”比“測量”的含義更廣泛一些。對于零件幾何量的檢驗,通常只判斷被測零件是否在合格范圍內確定其是否合格,而不一定要確定其具體的測量值。對于金屬內部質量的檢驗、表面裂紋的檢驗等,則不能用“測量”這一概念。
檢測平臺我司專業生產量具十余年,種類多,品種全,可定制,滿足您的多種需求!檢測平臺我司產品價格公道,精度高, 詳情請咨詢0317-8030400 / 0317-8034566 / 0317-8336600